壓力後早期出現解離預測後續PTSD更嚴重 : 最新大腦機制與治療

2022-09-22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photo credit by:pexels   

作者 : 唐子俊博士 / 唐子俊診所院長 / 台灣臨床 TMS 腦刺激學會常務理事


針對解離症狀的治療

解離症狀在臨床上相當不好治療,許多診斷都可能合併有解離的症狀,出現解離症狀後,許多心理治療和藥物的介入,效果都變得難以預測。最新的診斷系統 DSM5,對於重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,如果出現解離的症狀要特別的標示,如果能夠找出解離症狀的大腦機制,並且加以介入,對於創傷相關的解離症狀,以及其他創傷的相關能治療診斷會有重要的幫助。

美國精神醫學會期刊,最新的研究針對創傷合併解離的個案,分析了重要的研究 Advancing Understanding of Recovery After Trauma ( AURORA ),搜集了創傷事件後兩週出現解離症狀,和 3 個月之後創傷的各項指標,也包括了焦慮憂鬱疼痛的相關發炎的症狀。結果發現,解離症狀的增加,和大腦的內側前額葉過度活化有關 vmPRC 前額葉,和運動體質與小腦的 VIII 區 連結性下降,這個部分與個案身體知覺和現實狀況脫離相關(感覺扭曲、周圍環境正在消失、不真實或奇怪的感覺),然而創傷最常見的海馬迴杏仁核和島迴,反而不是最主要的影響位置,在解離的個案身上,過度活化的內側前額葉,合併了杏仁核及海馬區的低度活化。

研究發現重大創傷事件後兩週內出現解離症狀,可以預測 3 個月後創傷症候群的嚴重性高,是重要的生物預測指標,研究控制了兒童曾經受過創傷和虐待的變數,相關的研究推論,大腦的眶額葉 OFC,前扣帶回,腹內側前額葉間 vmPFC 顯著相關,這幾個區塊的連結和解離的症狀相關,在創傷事件消退後 vmPFC 這個區塊的過度活化,是嚴重創傷症候群的重要訊號。

結論

創傷事件後兩週出現解離的症狀,會預測 3 個月後較為嚴重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,是重要的生物指標,主要影響大腦內側的前額葉以及包括 OFC 前扣帶回等重要區域,這些比較深度的迴路被過度活化而無法消退,除了藥物和心理治療協助穩定情緒之外,不容易處理的解離症狀,以及難治療的創傷症狀,可以採取 TMS 腦刺激的方式來加以調節。


參考文獻:

  • Persistent Dissociation and Its Neural Correlates in Predicting Outcomes After Trauma Exposur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(2022)Jun 661-672

作者介紹:


唐子俊 醫師

唐子俊診所 醫師,在醫學中心近20年經驗,對於心理治療、TMS治療、腦科學和藥物研究都相當有實務經驗。整合生物心理及社會治療, 對於學校、青少年個案、自我傷害的議題經驗豐富。

唐子俊醫師治療筆記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