頑抗型憂鬱症治療後大腦迴路的改變:最新研究發表

2022-05-25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photo credit by:pexels   

作者 : 唐子俊博士 / 唐子俊診所院長 / 台灣臨床 TMS 腦刺激學會常務理事

憂鬱症是導致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,大約有 4 成左右的重大憂鬱對於抗憂鬱藥物沒有反應,成為頑抗型憂鬱。


如何有效抑制頑抗型憂鬱 ?

使用 TMS 腦刺激到腦的外側前額葉 DLPFC ,除了調節刺激的區域外,主要促進遠端大腦結構的網絡連結,這些網絡連結的改善可以調解憂鬱自殺意念、焦慮症狀及各種憂鬱的生理症狀

研究發現, TMS 腦刺激就可以調節前額葉或者海馬區域和遠端及雙側大腦的連通性。累積足夠的刺激次數,才可能產生持久性的功能調節。


比較 TMS 腦刺激前後治療之差異性 

國際重量級期刊美國精神醫學會學刊,做出詳細的用藥規定和篩選,以及完整的精神狀態評估,經過詳細的大腦影像學分析,比較 TMS 腦刺激前後治療的差異性,評估的大腦皮質和皮質下總共 246 個區域,將個案相關的各個資料變相加入產生預測模式,結果發現:



憂鬱症影響的最主要是腦迴路,主要是在獎勵中樞和情緒調節的皮質和皮質下的區域連結受損。最重要的位置在前額葉,運動區,頂葉及島葉皮質,還有雙側丘腦之間的連結。這些網絡主要負責情緒反應情緒調節,這幾個區域是這些迴路的核心節點。

對於大腦右側的背外側前額葉 DLPFC 的刺激,可以引起這些功能廣泛性的改變和連結,這些區域的此種連結方式,在腦刺激之前是不存在的,也就表示腦刺激之後,迴路之間的連結和彈性增加,大腦的可塑性顯著產生差異

神經可塑性和調節能力的障礙,是產生憂鬱症以及頑抗型憂鬱的致病機制。當神經突觸,神經的修復力,網絡之間的連結和彈性出現障礙,情緒及認知功能失調,以及各種發炎和生理症狀就跟著產生。


結論

這是第一篇對於大腦的相關網絡,做出如此詳細的治療前後比較。一般的治療都只針對於特定區域,如此般區域的連結性改變,以及症狀顯著改善的關係,讓我們更加了解腦刺激治療對於大腦廣泛區域的影響,而不只是局部的效應


參考文獻:

  • Predictive Value of Acute Neuroplastic Response to rTMS in Treatment Outcome in Depression: A Concurrent TMS-fMRI Trial(2022)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 Ahead of Print18 May


作者介紹:



唐子俊 醫師

唐子俊診所 醫師,在醫學中心近20年經驗,對於心理治療、TMS治療、腦科學和藥物研究都相當有實務經驗。整合生物心理及社會治療, 對於學校、青少年個案、自我傷害的議題經驗豐富。

唐子俊醫師治療筆記分享